绿色崛起之路
?
武宁县抓节能灯产业招商,实现开放型经济超常发展的调研
???? 近年来,武宁县在区位优势不明显,产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积极转变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发展前景好、生态低碳的节能灯项目,带动了全县开放型经济实现超常发展,多项指标位列全省前列。今年1-11月份,全县利用外资4028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完成2228万美元,增长824.9%,总量列全省第五位;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完成15亿元,增长35%,总量列全省第十五位;外贸出口4443万美元,增长262%。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 一、瞄准绿色产业发展之路,打好“低碳招牌”
???? 长期以来,武宁县虽然山青水秀,生态环境良好,但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为了找到一条适合武宁的发展道路,县委、县政府加大了经济发展力度,致力于建设山水武宁。2002年,来自全国节能灯之乡的浙江临安农民企业家朱成华,在武宁县工业园区创办了第一家节能灯企业――江西晨阳灯业有限公司,恰逢国家大力支持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使用,企业发展迅速,晨阳灯业的在武宁的成功创业,为节能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武宁县开放型经济实现超常发展埋下伏笔。为了抢抓机遇,县委、县政府果断把节能灯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重中之重,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低碳牌”,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通过几年的发展,武宁县节能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蝶变,今年年产值达到3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6亿元,实现税利3.87亿元,走出了一条“小产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动作、小产业大规模”的绿色发展之路。
????? 二、重拳出击引项目,诠释“马赛克现象”
???? 武宁县在确定发展节能灯产业以后,专门成立了节能灯专业招商队,县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每月至少外出招商一次,并率队分赴浙江临安、宁波,江苏宜兴、建湖,广东中山、东莞,福建厦门等全国节能照明产业聚集区组织了7次专题招商说明会或推介会,瞄准重点地区和龙头企业,矢志不移开展招商引资。武宁县节能灯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壮大,形成集约、集群,产业的加速集聚,诠释了经济“马赛克现象”。为了支持节能灯产业发展,该县连续3年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出台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将节能照明产业列为优先发展产业。在县领导的直接推动下,节能灯项目引进的取得了重大突破。到2008年底,园区节能照明企业发展到32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节能灯产业链,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效应逐步凸现。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园区引进节能灯企业数实现翻番。今年1-11月,全县新引进节能灯照明及其配套产业项目63个,其中有投资5亿元的江西祥达光电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0亿元的九江世明玻璃有限公司项目落户,特别是九江世明玻璃有限公司将全球唯一的一条无铅玻管生产线安装在武宁,有力地提升武宁县节能照明产业的地位和档次,大大加速节能照明产业集聚速度。目前,该县已引进了国内节能灯十强企业中山名派,以及宝迪、晨阳、润通等为龙头的节能灯以及配套产品生产企业107家,基本形成了节能灯产业链。其中毛管年产量达4亿支,占国内节能灯毛管市场份额的18%,成为一个集明管、毛管、灯头、整灯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节能灯生产航母,是全省单一产业引进企业数过百家并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县区,成为全国第四大节能灯产业基地。
????? 三、产业集聚凸显,“山水武宁”美誉海内外
???? 节能灯产业的快速集聚,扩大了武宁县的对外影响,也给素有“古艾之称”的小县城里带来巨大变化,不仅山青水秀的美境引人注